快乐就好 这样养育真的快乐吗-和记娱乐怡情博娱188

  昨天,去舞蹈班接朵朵时,遇到她的小伙伴伊伊的妈妈。伊妈告诉我,伊伊下个星期不会再继续来学习了。

  这让我有点惊讶,刚带朵朵参加舞蹈班时,伊伊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小姑娘看起来非常喜欢舞蹈,刚开始时还学得不错。于是问伊妈,是不是伊伊不想学了呢?

  伊妈说,最近舞蹈课加难度,伊伊有点跟不上进度,回到家,需要练习的时间也增加了。伊伊有些小意见,总是在家里抱怨跳舞好累,练起舞来有点消极。

  最让伊妈想不到的是,孩子还没提出要退班的话,奶奶和爸爸倒是不断地对孩子说“太辛苦,咱们就不要练了,没什么的!”最近还开始指责伊妈,觉得她对孩子太严格了,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她做。还说家里就一个孩子,为什么不让她活得开心一些……

  面对这样的指责,伊妈一方面很恼火,但另一方面也产生负罪感,觉得自己太“虎妈”了,让孩子活得太累。

  哎,又是所谓的“快乐教育”!

  1

  想要孩子快乐,就实施“快乐就好”的教育,但恰恰这种教育,最不能让孩子得到幸福。

  首先,快乐这东西太模糊了,导致我们会把“快感”当成“快乐”,因为过分追求“快感”而放弃人生真正要的幸福。

  从枯燥的舞蹈训练中摆脱,感觉很快乐;睡前吃了甜腻的棉花糖,感觉很快乐;旷课睡到自然醒,感觉很快乐。但是这些“快感”真的很短暂,并且阻止孩子追求着真正的幸福。光让孩子遵从于“快感”,相当于散养孩子!

  还有,认为辛苦的学习让孩子不快乐的理论,实在有些流氓。孩子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,远远要超越那些无数短暂的快感。这种成就带来的自豪快乐比快感长久得多,会带来自信和满足,让孩子处于一种自信的状态。

  我们看着那些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,每天苦哈哈的,但不是还有里约奥运会的两股泥石流傅园慧和张国伟吗?艰苦的训练,也能培养出性格乐观的人啊!

  相反,我们看着无所事事的人,往往是最不快乐的,整日埋怨着人生。因为他们缺乏自律,吃不了苦,所以设定的目标往往难以完成。

  2

  这还不足以说服伊妈,她反问我,就算让孩子吃苦,也要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吃苦啊!现在的问题是,伊伊看起来已经不喜欢舞蹈了!

  其实,伊伊不是不喜欢舞蹈,而是不喜欢舞蹈课的“难”,所以她的反抗情绪才会出现在舞蹈难度增加以后。

  借鉴蔡康永的一句话:“5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18岁觉得英文难,放弃英文,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”

  孩子放弃做事情,不是不喜欢,而是怕难,怕辛苦,怕麻烦。

 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:0-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,这个时段的孩子不存在真正的规则意识;而2-7岁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,该阶段孩子正需要”他律“,也就是说,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成人来约束自己,给自己定标准。

  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,大人们坚持自己喜欢的事,是因为有自律。孩子遇到“难事”时,他们并不知坚持的意义在哪里,只知道“放弃”和“玩”更开心,此时家长应该担起责任,引导他们解决难题。

  3

  很多奉行“快乐教育”的父母,都觉得自己被应试教育坑了,所以才想让孩子活得快乐一些。过去,应试教育的“不快乐”,是因为它忽略了每个人的个性,错不在于“把时间花在学习上”,而是我们必须活成一个模板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  现在的我们,既不想让当过去的虎妈虎爸,也不想“快乐为上”地散养孩子。那我们应该以怎样地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习呢?

  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什么,而一旦开始,就必须坚持

  不想孩子活得像过去的我们,那你就要尊重孩子的喜好,不然跟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?其次,无论是孩子选择学习什么,你都要让ta坚持学下去。不能让孩子三天两头地换兴趣,家长也不停地换方针。

  朵朵上的舞蹈班和钢琴班,我全都让孩子坚持上下去。即使孩子中间会有放弃的念头,也曾经为此哭泣纠结。但我一次都没说出“你不喜欢,就算了”的话。因为我不想以后她遇到坚持不了的事情,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放弃。坚持下去,会让孩子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,和责任承诺的力量。

  比起结果,更重要的是过程

  有很多家长,带了着目的性让孩子去学习,最后让孩子鸭梨山大。让孩子去上兴趣班,学习才艺只是我的一个小目的,对于我来说,最重要的是,学习的过程也是孩子意志力的培养过程,比任何知识更重要。当孩子对兴趣的新鲜劲过去、遇到学习的阶段性障碍时,此时就是培养孩子从他律发展成为自律的过程之一。

快乐就好 这样养育真的快乐吗》阅读地址:http://www.91yuer.com/yuer/23927/

最新图文资讯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