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防治黄水疮-和记娱乐怡情博娱188

更新于:2017-02-21 黄水疮脓疱疮细菌感染
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,又名脓疱病、接触传染性脓疱疮,俗称“黄水疮”。本病在世界各地区均有发病,但由于各地区地理位置不同及环境气候的差异,发病情况及致病菌亦有不同。温度高、湿度大、气压低有利于本病的发生。

在我国,夏末秋初(7月-9月)为高发季节。脓疱疮具有高度的传染性,传染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。病人很容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将感染散播给自身或其他人,这种情况发生在托儿所、幼儿园、中小学校常可导致小流行;其次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污染物,如梳子、玩具或图书等被感染。各年龄组均可发病,但主要见于儿童,以1-5岁为高发年龄。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大疱型脓疱疮和非大疱型脓疱疮两型。大疱型脓疱疮最常见于新生儿,好发于躯干和四肢,初起为散在水疱,在1-2日内迅速增大到直径2cm以上的浅表性大疱,疱液开始为淡黄色,清亮,约经1日后,疱液变混浊。由于重力作用,脓汁沉积,形成特征性半月积脓现象。由于疱壁薄而松弛,脓疱常很快破溃,通常见到的皮损多为疱破后遗留的表浅糜烂面,糜烂面干燥后形成淡黄色脓痂。此型多数无全身症状,少数可出现乏力、发热、腹泻等全身症状。新生儿可并发金葡败血症、肺炎或脑膜炎而致死亡。非大疱型脓疱疮包括原发的传染性脓疱疮和继发的脓痂型脓疱疮,是脓疱疮最常见的一型,约占70%,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感染。典型临床表现开始为局部出现一个2-4mm的红斑,红斑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小水疱或脓疮,疱壁很薄,极易破溃,其渗液干燥后而形成典型的蜜黄色痂覆盖在浅表糜烂的表面。一个皮损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皮肤形成多个相似的皮损,或融合成一片。暴露于环境的皮肤表面有损伤处最易受累,常继发于瘙痒性皮肤病,如丘疹样荨麻疹、湿疹等。

对于无并发症的轻至中度局限性皮损,局部外用治疗即可达到治疗目的。较传统一些的外用药有龙胆紫、新霉素 、红霉素 和庆大霉素软膏等。近年的许多比较研究发现,假单孢酸a(商品名-百多邦),是局部外用药的一个较好选择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局部外用药前应先清洁局部皮损,去痂挑疱。清洁液常用1%-3%硼酸溶液,1:2000黄连素溶液,1: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。对于皮损广泛及有合并症的患者,系统应用抗生素是必需的。预防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;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皮肤损伤;发现患者及时隔离,尤其在托幼机构,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要煮沸消毒。

怎样防治黄水疮》阅读地址:http://www.91yuer.com/yuer/21638/

最新图文资讯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