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北京中考优秀作文·北京的符号-和记娱乐怡情博娱188

更新于:2014-02-23 2006北京中考作文符号

2006年北京一考生

 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,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。有时候还偷偷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,不是馋那糖葫芦,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。

  经常来我家叫卖的是个老北京,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。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,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。到底是不是,无从考证。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。那会儿我还小,也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,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。于是,我跟这个“老北京”混了个脸儿熟。

  那一段日子,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,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五岁小破孩儿。“老北京”很喜欢我。每天收摊前,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“报酬”。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:“多好的孩子啊,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!”年幼的我,不懂这话的意思,于是认真地说:“卖糖葫芦多幸福啊,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!”“老北京”笑了笑,不语。

  十五年后,我长成二十岁的大小伙儿。那个卖糖葫芦的“老北京”却再也见不到了。我每天都在为人生前途而奔波,现在的我,理想是当个白领,再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。那悦耳的吆喝声,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。

  终于,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,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我又看见了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。虽然十五年过去了,“老北京”的模样依然没变。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,向他勾画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小破孩儿。他惊异地望着我,然后慈祥地笑了,像发现了一个旧梦,他递给我一串糖葫芦,说:“提前付你的工资,来,像当年一样,帮我吆喝!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,然而,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,原地待了半天——那太丢人了!我已经是个二十岁的青年了……

  “老北京”笑了笑,说:“怕了?我就知道。还是那句话,多好的孩子啊,以后要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可就毁喽!”然后,他独自一个人吆喝开了:

  冰——糖——葫芦……

  葫芦——冰——糖……

 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,进入我的脑海,像一缕残梦——胡同深处、四合院、门墩儿、小破孩儿、妈妈……

 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房,终于,我抛开一切,敞开喉咙——

  冰——糖——葫芦……

  葫芦——冰——糖……

  吆喝,老北京的符号,有着老北京醇厚的味道。时代变迁,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,飘向2008年。到那时候,让全世界的友人,都来听听这地道的吆喝、品品这醉人的京韵吧——

  冰——糖——葫芦……

  葫芦——冰——糖……

  点评:

  一声吆喝,将15年的岁月凝结;一缕乡情,将往昔与未来串接。这篇考场记叙文令人深深感动,其理由有三:

  第一,有故事。年幼的“我”,想长大卖糖葫芦;长大的“我”,梦想着当白领。中间又穿插着15年的光阴和令人惊喜的邂逅。重逢的故事中含有人世的沧桑与岁月的温情,作者善于经营。

  第二,有形象。卖糖葫芦的小贩,代表了“老北京人”勤劳、善良、聪明、细腻等品格:“我”,则代表了“新北京人”思变、重情、热情等素质。这品格、这素质通过吆喝,声声入耳,声声人心,令人如见其形,如临其境。

  第三,有韵味。悠悠扬扬的吆喝声,引出“胡同深处、四合院、门墩儿、小破孩儿、妈妈……”的寻根之思;悠悠扬扬的吆喝声,牵引“飘向2008年”的天下一家的情怀——由爱家、爱国到爱世界,这一声“冰——糖——葫芦……”的吆喝承载了多少人类共有的情感、情味!

  作者在非物质的吆喝上雕刻时光、寄寓爱,当真令人回味不已,感慨万千。(周京昱)

2006年北京中考优秀作文·北京的符号》阅读地址:http://www.91yuer.com/yuer/12602/

最新图文资讯:

发表评论